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询
南昌构建覆盖全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3-08-24 21:33:07    来源:南昌新闻网

南昌新闻网讯 从过去的“有没有”“够不够”“能不能办”,转变为现在的“舒心不舒心”“体面不体面”“公平不公平”。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日前,《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见》正式出台,通过七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打造更加可靠、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预计到2025年底,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5万人和110万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建成不少于1个公办或规范化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98%以上城市社区;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率达到70%、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到70%;社会保障领域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8%以上。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

根据要求,我市加快多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衔接处理办法。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探索建立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鼓励事业单位为编制外人员建立企业年金。落实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积极做好我市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

同时,深化医疗保障改革,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适当提高工伤职工待遇,降低用人单位负担,分散化解用人单位风险;推动农民工群体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同等享受政策保障。

我市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优先保障孤寡、失能失智、重残、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根据统一安排部署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成以嵌入式养老院为重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络。加快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增进社会保障民生福祉

我市拓展社会救助服务供给,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落实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措施。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规定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大力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丰富服务类救助供给,加大对潜在困难群众监测摸排力度。

同时,进一步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2025年底前,我市将建设1所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加快完善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全民享有,稳步提高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持续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群体优先参加工伤保险。

我市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持续提高原省属农垦企业退休干部和工人、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和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职工等群体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贯彻落实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科学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落实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待遇标准,按规定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按照全省规定统一执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逐步提高因工致残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定期待遇水平,落实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最低保障机制。继续落实年满60周岁、未领取国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困难群体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提升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水平

我市全面规范社会保险服务事项、岗位职能、人员管理和经办流程,加快推广“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社会保险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和优化企业开办联动参保登记、参保人员增减、信息变更同步办理,完善和推广群众“退休一件事”的机制,探索居民“身后一件事”一站式联办,探索职工退休档案预审和网上联审,推出更多“无证明”“免材料”“容缺受理”“帮办代办”服务。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便利。构建社银融合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网络,建成“城市10分钟、农村半小时”社会保障服务圈,满足群众“一次办”“简便办”“就近办”需求。

同时,我市紧抓数字赋能新时代机遇,破除社会保障领域数据“壁垒”,实现多部门数据信息联动、共享应用。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和省集中社保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化社会保障服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强化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应用,推出更多“免申即享”“主动办”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大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建成人员参保统计分析结构模型和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行为算法模型,实现社保稽核数据多层次比对和靶向检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无感化认证”比例达90%以上、工伤医疗费用省内异地联网即时结算。2025年底前,实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100%、秒办和即办事项占比达80%,实现全市新增退休人员档案电子影像化100%。

此外,建立社会保障领域信用记录,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信用结果应用,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环境,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环节信用监管,构建“大数据+信用”体系。(全媒体记者 徐景 李海燕)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